
清明節將至,民眾準備潤餅、糕點等應景食品之際,台北市衛生局近日進行食品安全抽驗,結果發現5件產品不合格,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有3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超標,使用於豬血糕等食品,恐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根據衛生局說明,這些問題產品來自北市三家店家,花生粉皆由雲林「今日食油行」供應,該業者過去就曾因毒素超標事件登上新聞版面。此次違規再度引發外界關注,相關產品已被下架並移請雲林縣衛生局後續處理,北市衛生局則對違規業者啟動調查。
此次抽驗共針對49件清明應節食品,包括豆干、花生粉、潤餅皮、糕粿類等,抽樣地點涵蓋市場、廟宇周邊店家、超市與素食零售業。不合格產品除花生粉外,另有2件豆干絲檢出非法添加過氧化氫,一件草仔粿產品則未標示有效日期,整體不符規定率達10.2%。

(圖/示意圖)
「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是引發肝癌的重要元凶之一。其穩定性高,即使高溫烹煮也難以完全分解,因此一旦攝入,對人體健康構成重大風險,特別是在台灣這類高溫潮濕環境中,花生、豆類、五穀等乾貨若儲存不當,極易孳生黴菌並產生毒素。
另外,檢出的「過氧化氫」常見於魚漿類與豆製品的加工環節,用以殺菌與漂白,卻早已被法規禁止殘留,過量攝取恐引發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民眾若仍擔心殘留風險,建議豆干類食品烹調前先以溫水浸泡或汆燙,降低殘留機率。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業者應強化原料管理、供應商審查與儲存環境條件,建議將溫度控制在20℃以下、濕度低於50%,並盡量冷藏販售相關高風險食品,消費者選購時也應注意包裝是否完好、有無變質、有效期限是否清楚標示,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