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氣象署預報連日高溫,全台多地氣溫超過30度,醫師提醒,夏季高溫下,若水分攝取不足,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與結石等健康問題。彰化秀傳醫院泌尿科醫師温晨越指出,每年夏季,泌尿科門診常見因水分攝取不足而引發的泌尿系統疾病。
一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水喝得少,且常憋尿,結果出現頻尿、尿急、排尿灼熱等症狀,診斷為膀胱發炎,細菌甚至已逆行感染至腎臟,演變成腎盂腎炎。另一位50多歲的男性,長期從事戶外勞動,卻很少喝水,某天半夜因腰部劇痛送醫,發現是結石卡在輸尿管,嚴重時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
温醫師指出,夏季氣溫升高,身體大量出汗,水分流失快,尿量減少,膀胱內的細菌更容易滋生,無法排出,導致感染。此外,尿液中本含有鈣、草酸、尿酸等晶體成分,水分不足會使這些物質濃度升高,尿液變濃,更易形成結石。
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包括排尿灼熱、頻尿但尿量少、尿液異味且顏色深等。若出現腰痛、發燒等症狀,可能表示感染已進展至腎臟,甚至引發敗血症,應儘速就醫。

對於較小的結石,通常採取保守治療,鼓勵病人多喝水、多運動,搭配藥物放鬆輸尿管,幫助排出結石。若無效,則安排體外震波碎石或內視鏡手術。
温醫師建議,預防泌尿道疾病的最佳方法是多喝水,建議每日攝取至少2000毫升水分,尤其在高溫、活動多、出汗多的情況下,更應主動補水,觀察尿液顏色也是自我監測的小撇步,越清澈越好,顏色越深表示水喝不夠。
成年男女每日應分別攝取3700與2700毫升的總水量,包括茶、湯、果汁等液體,但仍以白開水與無糖飲品為佳;另有簡單算式:每公斤體重乘以30毫升,即為每日所需水量。
年長者因口渴敏感度下降,身體保水量降低,若服用利尿劑、降血壓藥物等,更易脫水,照顧者應提醒長輩定時定量喝水,或多吃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湯、粥等,補充水分。
夏季高溫下,保持良好水分攝取,不僅能預防泌尿道感染,還能大幅降低結石風險,日常小小的習慣,正是守護泌尿系統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