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院於5月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勞動節將自2026年起全國放假,並新增「小年夜」、「教師節(9月28日)」、「光復節(10月25日)」、「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等四個國定假日。未來春節連假將保證至少七天起跳,最多達十天,成為近年最大放假制度變革。
此法案將原本屬行政命令層級的《實施辦法》提升為法律位階,獲國民黨、民眾黨及多位無黨籍立委支持,正式保障全民休假權益,實踐勞工團體「還假於民」的訴求。
根據條文,小年夜將併入春節假期,搭配週末調整,未來春節假期從現行4天延長為至少7天;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節、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則於今年下半年起正式納入放假日。
新法也調整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放假規定,改由各族擇定三日放假,並增列多項具族群及歷史意義的紀念日,包括民族平等紀念日、言論自由日、全國客家日等,展現多元文化價值。
勞工團體如台灣工人鬥陣總工會與尊嚴勞動修法聯盟對通過表示肯定,指出推動恢復假日已逾八年,歷經抗爭、倡議、公投連署等,如今終於立法,象徵勞工權益重要突破。
儘管部分條文朝野仍有歧見,立法院長韓國瑜裁示依議事規則處理,使法案順利三讀通過,實施日期將自總統公布日正式生效。
有民眾表示支持:「終於能放教師節」、「十月有兩次連假太棒了」,也期待未來能進一步規劃家庭節日的彈性休假制度,更貼近生活需求。